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
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研究进展
虽然非创伤性血管检查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颈部超声等)已经非常成熟,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仍然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股动脉径路(TFA)虽然是神经介入医师的常规选择,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989年Campeau首次将经桡动脉径路(TRA)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目前许多中心把TRA作为心血管介入的首先选择.受此启发,1997年Cowling等首先报道了TRA用于数字减影血管......
作者:刘高飞;李达文 刊期: 2014- 12
-
64层螺旋CT联合检测外周血CD4CD28-T淋巴细胞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联合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28-T淋巴细胞对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性质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2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10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20例,同期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行64层螺旋CT检查,根据冠状动脉成像CT值将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处斑块分为软斑块77例、纤维斑块57例、钙......
作者:陈玲;张传旗;汪光枝;殷锡虎;罗云 刊期: 2014- 12
-
参附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组(4ml/kg)和他克林组(30mg/kg),每组10只.后3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Va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化学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丙二醛......
作者:王敏;梁辉;王桂华;吕尚锋;蒋淑君;杨美子 刊期: 2014- 12
-
应重视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心脏病评价中的应用
随着MRI技术的快速进展,它在心脏疾病尤其缺血性心脏病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MRI不仅能提供缺血性心脏病的形态学信息,还能用于评估心肌活力、心肌灌注以及心脏功能,而且冠状动脉MRI还能用于评价血管近段病变.所以,MRI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站式”检查方法.......
作者:王照谦 刊期: 2014- 12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治进展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达18%,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000万,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常见、重要的血压特征,患病率将近50%,其中ISH占高血压的60%[1-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证实,ISH已成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重要的预测因子[4].探讨老年ISH的规范性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文淑;王剑峰;周莉华;陈霞;卿秀;周从良 刊期: 2014- 12
-
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对脑梗死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大脑后动脉(PCA)偏侧优势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预后价值.方法53例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在入院时常规进行初期(初4.5h)MRI检查和定期头颅CT(脑卒中发病后14和21d)检查.将有PCA偏侧优势23例作为优势组,30例无偏侧优势作为无优势组.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
作者:付胜奇;张淑玲;张洪涛;张道培;嵇朋;任雅芳;禹萌 刊期: 2014- 12
-
急诊多参数CT用于预测急性脑梗死的终梗死体积
目的探讨常规CT、CT血管造影(CTA)和CT灌注(PCT)等多参数CT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终脑梗死体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多参数CT评估脑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及血管再通情况,测量3~6个月的终脑梗死体积.进行3次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判定影像参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7例患者中,常规CT提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阳性71例,早期脑卒中CT评分(8.......
作者:谢容霞;陈辉;刘楠;张微微;朱光明 刊期: 2014- 12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活动强度的研究
目的研究静息状态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活动强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AD患者35例(AD组)及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27例(对照组),进行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2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时间域振幅的差异.结果在校正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与对照组比较,AD组后扣带回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时间域振幅强度减弱(11.88±4.43vs1......
作者:周波;张增强;安宁豫;姚洪祥;王盼;郭艳娥;尚延昌;高广生;张熙 刊期: 2014- 12
-
老年性脑微出血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微出血(CMB)的检出率及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的老年受试者638例,按年龄分为60~69岁357例,70~79岁244例和≥80岁37例.采用常规MRI扫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分别记录皮质及皮质下医、基底节、丘脑、小脑、脑干CMB的个数并进行分级.结果638例中伴有CMB者195例,CMB检出率为30.6%,CMB的检出率随年龄......
作者:冯晨璐;周剑;林燕;高培毅 刊期: 2014- 12
-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脑桥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脑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的关系,并对其损伤后的功能重组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7例脑桥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15、30、90和180d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观察梗死灶与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分析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随访观察恢复过程中受损纤......
作者:张苗;卢洁;戎冬冬;赵志莲;曹燕翔;赵澄;马青峰;李坤成 刊期: 2014- 12
动态资讯
- 1 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与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较
- 2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及其机制研究
- 3 激动κ阿片受体对糖尿病大鼠血管舒缩功能及结构的影响
- 4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抗血栓治疗
-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增高对住院期间预后影响
- 6 老年心包积液患者病因的调查分析
- 7 老年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治
- 8 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 9 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
- 10 腺病毒介导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小干扰RNA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 11 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14例临床观察
- 1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流行病学现状与研究进展
- 13 超声心肌声学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侧支循环的优势及意义
- 14 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影响
- 15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及心脏事件的分析
- 16 大鼠左心房肌单相动作电位的增龄性变化
- 17 支架置入术治疗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对肾功能疗效的观察
- 18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 19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与代谢综合征
- 20 阴离子交换蛋白3结构及其功能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