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
静脉窦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观察
目的提高对静脉窦性脑梗死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09例,总结了其中17例脑静脉窦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的(包括影像学检查等)特点.结果静脉窦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及脑脊液等辅助检查无特异性.头颅MRI表现水肿范围大,而梗死灶相对较小,时间上相对延迟;脑梗死部位不是按动脉走行分布,形状呈片状;脑梗死常位于皮质和皮质下较表浅部位;多伴有出血......
作者:丁岩;李存江 刊期: 2008- 12
-
不同起搏模式对减少心室起搏比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患者置入具有工作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对减少右心室起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符合双腔起搏器置入指征的患者126例,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同一患者在心房按需型起搏模式(AAISafeR)和房室全能型起搏模式(DDD)2种工作模式下心室起搏百分比的比例,随访3个月.进行ECG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分析心室起搏百分比与心房的相关性.结果与DDD比较,AAISafeR模式下心......
作者:马建新;李运田;郭继鸿 刊期: 2008- 12
-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与体力活动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与体力活动代谢当量(METs)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评估体力活动代谢当量值,并分为3组:Ⅰ组(<4METs,22例),Ⅱ组(4~7METs,40例),Ⅲ组(>7METs,38例).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前1天及术后第l、2天每例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患者术后第1天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术前增高(P<0.05).Ⅰ组患者术后第1、2天心肌缺血......
作者:张军龙;陈风;杨定清;沈志耘;屠伟峰;张焰 刊期: 2008- 12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总结PCI术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477例PCI术后随访出现的155例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事件的含义按照国际新公认的学术研究协会的定义.结果155例死亡患者中,出院后平均随访死亡时间为18天~37个月.死亡发生在术中和住院期间30例(19.4%),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患者15例(50.0%);死亡发生在出院至6个月33例(21.3%);6个月后92例(59.......
作者:高展;杨跃进;陈纪林;乔树宾;徐波;吴永建;袁晋青;陈珏;高润霖 刊期: 2008- 12
-
后适应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后适应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后适应组、EPO组及EPO+后适应处理组(联合组),每组10只.测定梗死区与左心室重量之比、血清肌钙蛋白浓度、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后适应和EPO处理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及Westernblot方法观察各组Akt和内皮型一......
作者:周菲;穆瑞斌;黄新苗;曹江;郭品娥;秦永文 刊期: 2008- 12
-
分化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
目的建立大鼠主动脉分化表型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原代培养,为研究VSMC表型转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体外研究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胸主动脉中膜,组织贴壁法在Ⅳ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瓶内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消化、过滤、离心,收集从组织块分离的单个细胞后,接种于含0.2%小牛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DMEM培养液的层粘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
作者:牛建平;周志斌;史树海;彭瑞强 刊期: 2008- 12
-
脑缺血耐受模型中海马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小鼠脑缺血耐受模型中胰岛素受体表达和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取44只雄性CD1小鼠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3-NP)建立动物模型,根据注射时间将18只小鼠分为未注射组、注射后1h组和注射后12h组,每组6只.采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3组小鼠海马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另将26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未注射3-NP)和模型组(注射3-NP),每组13只.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两组小鼠记忆能力.结果未注射组小鼠海......
作者:徐蔚海;黄一宁;吴立文 刊期: 2008- 12
-
三七总皂苷保护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海马区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区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苷组海马区神经元内游离Ca2+浓......
作者:刘旺华;李花;周小青;陈淑华;何倩;莫莉 刊期: 2008- 12
-
二氮嗪预处理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化学性缺氧的影响
目的研究二氮嗪预处理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化学性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海马神经元分离培养10天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培养组,单纯缺氧组,预处理缺氧组,复合预处理缺氧组.后3组加入碘乙酸终浓度150mmol/L,孵育2.5h,再灌注,制备化学缺氧再灌注模型.预处理缺氧组缺氧前15min进行不同药物预处理.观察细胞形态,进行细胞死亡和凋亡的检测.结果正常培养组细胞死亡率(1.2.5±2.1)%,......
作者:徐斌;朱庆磊;张新勇;王琳;薛桥 刊期: 2008- 12
-
心血管疾病中生物活性分子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病是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随着各种危险因素的增加,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也在大量增加.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在人口总死亡人数中约占40%,已成为我国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死亡顺序列为第1位[1].......
作者:牛丽丽;许玉韵 刊期: 2008- 12
动态资讯
- 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 2 雄激素治疗心力衰竭新策略
- 3 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肾梗死一例
- 4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与心力衰竭
- 5 老年缺血性肠病的新认识
- 6 复杂慢性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 7 社区人群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患病的相关性分析
- 8 药物干预缝隙连接蛋白43介导的氧化应激对交感性心房颤动犬的影响
- 9 SORL1基因突变与老年性痴呆关系的研究
- 10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观察
- 1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分析
- 12 老年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 13 帕金森病的治疗
- 14 中老年干部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合并心脑血管病的研究
- 15 单中心老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分析
- 16 冠状动脉内半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诊介入术中慢血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 17 云南大理白族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 18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及对细胞骨架的影响
- 19 神经内窥镜下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
- 20 X综合征与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