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年第4期文章
  • 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给予曲美他嗪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每组24只,每组又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4h及8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每组分别于各时间点测定心肌HSP70阳性细胞数,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作者:钟志英;唐昱;陈图刚;马战清;谭维羚;葛俐娜;刘瑞红;赵宇 刊期: 2018- 04

  • 重复常压低氧预适应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白质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复常压低氧预适应(repetitivenormobarichypoxicpreconditioning,RNHP)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白质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NHP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只分离而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整个实验过程呼吸环境空气;模型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整个实验过程呼吸环境空气;RNHP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

    作者:李国青;孟然;任长虹;俞芃;吉训明 刊期: 2018- 04

  • 内皮微粒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微粒是在血液循环或多种体液中发现的直径为0.05~1.00μm的膜性小颗粒,已经发现血小板、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在不同的刺激下都会释放微粒.循环中70%~90%的微粒来源于血小板,内皮细胞衍生的内皮微粒(EMP)只占5%~15%[1].EMP通过细胞间接触或可溶性介质的分泌,将信息[生长因子、炎性因子、趋化因子受体、mRNA和微小RNA(miRNA)等......

    作者:庹明辉;徐艳 刊期: 2018- 04

  •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心力衰竭(HF)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HF发病机制较复杂,涉及不同的途径和病理过程.近年来一些基础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对HF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初步揭示了与HF发病有关的机制和发病途径,为早期识别HF发生,有效阻止HF病情的发展和恶......

    作者:郑刚 刊期: 2018- 04

  • 脑心相互作用新认知

    近年来,脑心间相互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神经心脏病学.我们重点讨论心功能障碍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及脑功能障碍并发的心脏损害,以提高对脑心相互作用的认识.1大脑与心血管系统间的紧密联系皮质和皮质下脑区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形成巨大的交互网络支配心血管系统.这些神经结构复杂,包括一些紧密联系的皮质、皮质下前脑结构(杏仁核、海马、下丘脑等)、脑干结构(终......

    作者:徐曼;高晓玉;韩燕飞;赵媛;张拥波 刊期: 2018- 04

  •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均已位居首列[1].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易损斑块(vulnerableplaque)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2].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目前,在该领域,超声、CT、MRI以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均能提供相应的部分信息,但......

    作者:张越;杨旗;卢洁 刊期: 2018- 04

  • Micro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心血管疾病(CVD)仍然是全世界常见的死亡原因,尽早的正确诊断对于降低CVD的死亡率具有极大的益处.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HF)、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冠状动脉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居于首位,是目前临床进展快、研究较活跃的领域之一[1-2].虽然在过去的20年中,对CV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有助于降低死亡率,然而,目前临床上仍然需要一种新的诊断生......

    作者:俞泓;李屹;张蛟;刘惠亮 刊期: 2018- 04

  •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与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其5年生存率仅约50%[1].如何有效的防治HF,已成为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HF病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防治HF,在疾病初期即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从细胞水平机制人手,可能有望逆转HF的进展,降低病死率.......

    作者:卢磊;刘晓丹;张培影 刊期: 2018- 04

  •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心房颤动相关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1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概述针对心房颤动(房颤)高危人群(CHA2DS2-VASc≥2分)预防远期不良事件(血栓栓塞、脑卒中、猝死等),抗凝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由于起效慢、常受食物及生活方式的影响、需长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原因,临床上已经逐渐被新型口服抗凝药取代.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主要分为2大类: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和直接凝血酶抑......

    作者:黄曼芸;吴永全 刊期: 2018- 04

  • 广西北海地区帕金森病患病率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北海市常驻居民中帕金森病(PD)的患病率及其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北海市年龄≥40岁常驻居民3111例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及吸烟、饮酒、饮茶、食用海鲜等个人史.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D总患病率为1.51%;男性患病率1.97%,女性患病率1.12%,男性患病率与女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王姝;莫英绪;彭芳;王大成;罗世旺;郑婵新 刊期: 201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