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环氧化酶2影响慢性炎症损伤的巨噬细胞表型极化
目的探讨高糖联合炎症条件下巨噬细胞的袁型变化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损伤的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正常组、损伤组(33mmol/L葡萄糖+1μg/ml脂多糖)、治疗组(高糖+脂多糖炎症损伤+MSCTranswell共培养)、抑制剂组[MSC+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光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巨噬细胞M1及M2表型比例......
作者:靳丽媛;邓子辉;张金英;杨晨;司艺玲;陈光辉 刊期: 2017- 05
-
泻肺利水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服用泻肺利水方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进行血压监测,以明确该治法及方药的降压疗效.方法选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50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WKY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采用全自动大小鼠无创血压测量系统,测量各组灌胃第1天给药前及给药后2、4、6、8h大鼠血压;连续灌胃4周,分别测量1、2、3、4周灌胃后尾动脉压,并进行比较......
作者:姜北;胡元会;李可;李偲偲;李树斌 刊期: 2017- 05
-
富马酸二甲酯对抗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目的研究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fumarate,DMF)通过调节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β淀粉样蛋白(A8)诱导的氧化应激的防御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Aβ组、DMF组、Nrf2组和Nrf2+DMF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氧化酶1(HO-1)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mRNA表达水平......
作者:曹贝贝;程焱;张楠 刊期: 2017- 05
-
早发心肌梗死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作为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的类型,因其高致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近10年我国MI的死亡率呈上升态势,已成为导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截至2014年,我国城市和农村MI的死亡率已分别达到了55.32/10万和68.60/10万[1].而MI的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年龄≤55岁的M......
作者:崔清夏;陈红 刊期: 2017- 05
-
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介入治疗进展
重度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一种类型,钙磷复合物沉积在冠状动脉管壁,使冠状动脉壁变的坚硬[1].对PCI中球囊扩张等反应差,手术成功率低,常引起支架膨胀不良,贴壁不良,从而显著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随着PCI器械的发展,更多的新型器械可用于钙化病变的评估和治疗.其中腔内影像学对钙化病变的识别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对PCI术进行指导.冠状动脉旋磨术、切割球囊成形术以及新应用于临......
作者:汤喆;白静;王禹;李天德 刊期: 2017- 05
-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约占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20%,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同时也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1].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操作难度大,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远期效果差[2].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和术式选择仍存在较多争议.药物涂层球囊(DCB)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器械,其以球囊为抗细胞增殖药物载体,通过球囊扩张时向冠状动脉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从而发挥抑制血管内皮......
作者:赵宇;白静;刘庆艳;苏绍萍;王禹 刊期: 2017- 05
-
人类载脂蛋白E基因结构和代谢与神经系统疾病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是一种大部分产生于肝脏,在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脑、肾、脾及性腺等)合成,有299个氨基酸,并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近年来,由于apoE在调节血脂代谢上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总结了当前对人类apoE高分辨结构的研究,以及通过这些结构在血脂代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apoE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董晶晶;吉维忠;吴世政 刊期: 2017- 05
-
脑电图在癫痫外的临床应用进展
众所周知,EEG在癫痫临床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EEG无创、廉价、可重复和应用广泛的特点,在临床中显示优势.近年来,在癫痫以外领域,如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一氧化碳中毒脑病、麻醉监测、脑炎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也逐渐有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将对EEG癫痫以外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卫娟;周达;孟然 刊期: 2017- 05
-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全球脑梗死发病人数、致死率和致残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1].MRI技术对软组织结构显示好,无电离辐射、能多方位观察形态学变化,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与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能够测量组织中水分子随机分布的扩散运动,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利......
作者:李承旭;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17- 05
-
阿尔茨海默病的情景记忆障碍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神经系统变性病,能够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减退和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负担.AD呈缓慢逐渐进展的特点,与病理生理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在临床诊断AD前很长时间就已经存在.美国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theAlzheimer'sdiseaseneuroimaginginitiative)等研究均表明,......
作者:韩玉梁;贾建军;吴卫平 刊期: 2017- 05
动态资讯
- 1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相关导联倒置T波正常化的意义
- 2 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短期预后及安全性探讨
- 3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 4 非冠心病患者白细胞端粒长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 5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变化对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6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应受到临床关注
- 7 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外周血糖变化的研究
- 8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
- 9 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 10 脑萎缩伴随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的头颅CT诊断分析
- 11 大动脉僵硬度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意义
- 13 特殊类型永存三叉动脉伴多发脑梗死一例
- 14 糜蛋白酶活性与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的研究
- 15 帕金森病中微小RNA的研究进展
- 16 冠心病的干细胞治疗进展
- 17 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力衰竭
- 18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及恢复睡眠对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
- 19 年龄≥75岁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应用疗效对比研究
- 20 施普善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