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第9期文章
  •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主要慢性病的疾病谱调查与分析

    目的为加强慢性病管理,针对高龄老年人主要慢性病的疾病谱进行调查,从而为制定相应的保健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2年5月~2014年12月,采用《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量表》对北京市军队干休所5530例高龄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性5077例,女性453例,年龄80~104(87.1±3.9)岁.80~84岁老年人2119例(38.3%),85~~89岁老年人2370例(42.9%),≥90岁老年人10......

    作者:吕宪玉;刘淼;李嘉琦;李莉;李一鹤;庞永霞;李丽娟;周滟;姚冉 刊期: 2016- 09

  • 肾去交感支配术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去交感支配术(renalsympatheticdenervation,RSD)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分为假手术(Sham组,10只)、RSD组(12只)、Sham3d+MI组(16只)、RSD3d+MI组(16只),观察期为MI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功能、RT-PCR法和蛋白印迹法......

    作者:郑晓新;侯果;邱璇;蒋学俊 刊期: 2016- 09

  • α-硫辛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α-硫辛酸腹腔注射),每组32只,后2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时间6、24h、3、7d4个时间点各取8只,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灶大小,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结......

    作者:李强;董银华 刊期: 2016- 09

  • 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桥核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桥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13只大鼠内侧前脑束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作为模型组,另9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记录分析正常组9只和模型组7只脚桥核神经元信号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同时利用尼氏染色法观察6只帕金森病大鼠脚桥核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脚桥核神经元类型I和神经元类型Ⅱ放电......

    作者:王雪楠;耿希文;向冬生;韩红玉;姚晓萌;王敏 刊期: 2016- 09

  • 心率震荡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心率震荡为新近提出来的评价指标,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而且操作简便,检验费用低廉等优点.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单独应用心率震荡可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对心脑血管病的评估及预后有重要价值.同时,当心率震荡合并如心率变异型、C反应蛋白等其他临床指标后,敏感性优于单独应用其本身,并且拓展了其在除心脑血管领域外的应用.我们旨在简要介绍其基本情况及近年来学者对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分类和总结,使临床......

    作者:刘茜;时晓迟 刊期: 2016- 09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和阻塞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由冠状动脉急性血栓阻塞所致,且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溶栓或直接PCI手段对于心肌再灌注的目的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是目前合理的处理方式.因此,减少开通时间及挽救更多存活心肌是日前管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大挑战,体现“时间就是心肌”的理念.......

    作者:王江友;苏晞 刊期: 2016- 09

  • 抗高血压疫苗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而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慢性病.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估计我国目前成人高血压患者约2.6亿,患病知晓率为46.5%,治疗率为41.1%,控制率为13.8%[1].依从性欠佳是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口服降压药多需要每日1次甚至多次服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不断尝试研发抗高血压疫苗,目的为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患者......

    作者:袁亦方;孙宁玲 刊期: 2016- 09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中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病变导致的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风险之一.颅内动脉狭窄相关性脑卒中在白人中占9%,黑人中占17%,西班牙人中占l5%[1].相对于欧美人群,亚洲人群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颅内动脉病变中,大脑中动脉(MCA)易受累,其主要病因是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除此之外,Moyamoya病、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脑血管炎等均可引起颅内血管狭窄.根据有无神经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可分为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及无......

    作者:韩莎;王亮 刊期: 2016- 09

  • 远隔缺血后处理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2013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脑卒中已跃居我国人口死因首位,其中79%为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的物理治疗方法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新热点,尤其是远隔缺血处理——即通过给予身体非重要器官短暂的、非损伤性缺血干预,从而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以减轻身体重要器官的缺血损伤.鉴于临床可行性和脑卒中不可预测性,远隔缺血后处理更具临床转化价值.在此结合近来的国内外文献对远隔缺血后处理脑......

    作者:吴卫娟;孟然 刊期: 2016- 09

  •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研究现状

    餐后低血压(PPH)是老年人常见且特有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轻者为餐后嗜睡、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跌倒;重者可发生一过性黑曚、晕厥及心绞痛等急性心脑缺血等不良事件.有研究结果显示,PPH是老年人群独立的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1].我们现就PPH流行病学、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述.......

    作者:乔东军;牛红育;孙倩美;刘淼冰 刊期: 2016- 09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