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为营养支持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风险组39例和无风险组57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无风险组比较,风险组1d时前白蛋白明显降低[(205.5±54.7)mg/Lvs(235.2±55.4)mg/L,P<0.05],14d时......
作者:张艳秋;王会民;邵义泽 刊期: 2016- 04
-
流体切应力对衰老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修复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流体切应力对老年志愿者内皮祖细胞(EPC)功能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抽取老年志愿者外周血20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EPC.在体外采用生理范围(0.15mN/cm2)流体切应力处理培养后的老年志愿者EPC24h,观察EPC体外的迁移、黏附能力的变化.通过建立裸鼠颈动脉拉脱损伤模型,观察流体切应力对老年志愿者EPC裸鼠颈动脉内皮损伤修复能力的影响.实时RT-PCR和We......
作者:曹政;夏文豪;佟新竹;苏晨;何江;李琰;陶军 刊期: 2016- 04
-
黄芩苷对球囊拉伤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C组)、安慰剂对照组(PC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组)、黄芩苷预防组(BP组)和黄芩苷治疗组(BT组),每组6只.后4组均在高脂饮食后,进行右侧颈动脉球囊拉伤,构建AS模型.在第2周末和第10周末测定各组血脂水平.第10周末处死大白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
作者:俞书红;蓝文雅;李壮丽;刘玲;郭志良;叶瑞东;陈昕;赵玲玲;张仁良 刊期: 2016- 04
-
Destrin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人颈动脉内皮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探讨Destrin蛋白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ygen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损伤人颈动脉内皮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人颈动脉内皮细胞给予剂量梯度的oxLDL(0、5、25、100μg/ml)刺激24h,检测细胞中Destrin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RNA干扰的方式下调颈动脉内皮细胞中Destrin的表达,观察其对oxLDL刺激诱导的颈动脉内皮细胞损......
作者:汪琦瑛;张荣举;赵灯法;王君 刊期: 2016- 04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脑出血后血肿体积扩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密切相关,是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血肿扩大是指由于持续性出血或早期再出血造成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不断扩大的过程和现象.目前,血肿扩大已经成为临床脑出血研究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较多,一般认为与首诊头颅CT距发病时间、血肿部位及形态、高血压、凝血机制障碍、血管损伤等因素有关.......
作者:巩法桃;焉传祝 刊期: 2016- 04
-
内质网应激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的类型,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15亿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是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位死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其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发生缺血性脑血......
作者:方向楠;秦彦文;岳卫东 刊期: 2016- 04
-
阿司匹林抵抗与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可分为临床AR和生化AR:临床AR指规律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仍不能减少或避免血栓事件.因临床AR原因众多,目前倾向于用阿司匹林治疗失败代替临床AR.阿司匹林发挥药效是通过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而阻止血栓素A2产生.因此,可依据血栓素A2的代谢产物或依赖于血栓素的血小板聚集率判断阿司匹林是否起效,即生化AR......
作者:王璐璐;王雁 刊期: 2016- 04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新进展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各种血运重建手段通过及时有效地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可以减轻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及坏死.然而,心肌缺血后恢复血液再灌注本身也可进一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甚至坏死,这一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和保持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通畅的抗血栓药物的不断发展,使得心肌再灌注治疗......
作者:叶明;吴辉 刊期: 2016- 04
-
微小RNA-146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世界范围内亦是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免疫介导性动脉血管壁慢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迁移至内膜下转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刺激下与清道夫受体结合后,转化为泡沫细胞,形成脂质斑块,终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从而发生相应的功能改变口[1-2].......
作者:杨铭;吴方 刊期: 2016- 04
-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影像表现研究进展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为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软脑膜和皮质小血管所致,CAA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人群中约40%,90岁以上人群中约50%.CAA为老年非外伤性脑出血的第二位病因,其相关脑出血多位于脑叶,可多发、复发,甚至为致死性[1].CA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大部分无特殊临床表现,确诊需病理发现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脑血管,故生前诊断困难.1991年Boston标准主要依据是头颅影像发现......
作者:张善春;吴卫平 刊期: 2016- 04
动态资讯
- 1 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对心房及肺静脉肌细胞动作电位影响的比较
- 2 17β-雌二醇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 3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临床心房颤动防治的新靶点
- 4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肌钙蛋白的影响
- 5 帕金森病的黑质超声表现
- 6 高血压对老年人左室舒张功能及动脉弹性的影响
- 7 新型血管活性肽-尾加压素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8 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 9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 10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11 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一例
- 12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心力衰竭
- 1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与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 14 脑梗死致挤压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 15 老年人脑血管病血清糖基化终产物和β淀粉样蛋白检测及其意义
- 16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 17 CS207对衰老内皮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生物活性的影响
- 18 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随访研究
- 19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及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影响
- 20 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单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