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与14天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与14d预后的关系,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73例.干预组给予降压治疗,使其1d内收缩压下降10%~20%,入院7d时血压降至14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入院14d内血压稳定在上述水平.动态监测2组患者14d内的血压变化,采用美国卫生......
作者:彭延波;王静悦;张江;张永红;王大力 刊期: 2011- 12
-
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年龄≥60岁急性脑卒中患者148例,分为肺炎组90例,无肺炎组58例,分析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学情况.结果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吸烟、长期卧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作者:刘日霞;张茁 刊期: 2011- 12
-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circulationcerebralinfarction,PCC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发病原因.方法选取头颅MRI提示有明确PCCI病灶的患者356例(PCCI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另选前循环脑梗死(ACCI)患者853例(ACCI组),比较2组病因分型的差异.结果PCCI患者临床症状中占前3住的分别为言语不清105例(29......
作者:凌志鹃;曹海涛;朱沂;党辉;沙晶;艾山江;李建;景燕 刊期: 2011- 12
-
Notch3表达下调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模型的建立
目的通过RNA干扰建立Notch3表达下调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模型,探讨Notch3在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根据Notch3序列设计siRNA,建立腺病毒表达栽体;VSMC分为空白组、空载体组及试验组;将载体导入VSMC中,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Notch3表达水平.结果在感染复数为300时,VSMC的感染效率高.以空白组为基准......
作者:朱光明;郭会娥;张微微 刊期: 2011- 12
-
C反应蛋白促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对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增殖的影响,探讨CRP对肺血管疾病的可能作用.方法细胞培养液中,加CRP0,5,10,20,50,100,200mg/L培养,依次为Ctrl组、CRP5组、CRP10组、CRP20组、CRP50组、CRP100组、CRP200组.细胞培养液中先加入Wortmannin1μmol/L,PD09805920μmol/L和Bay117......
作者:李洁;马志敏;常连芳;郭丽珠 刊期: 2011- 12
-
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6对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机制
目的初步探讨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6(Gas6)在缺血预适应(IPC)中,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大鼠胚胎源性H9C2心肌细胞株培养48h后,随机分为5组:NC组、I/R组、IPC组、Gas6组、Gas6+LY组为Gas6+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阻断剂LY294002培养,各组按分组条件培养后,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
作者:徐晓;刘承云;符江琳;刘存飞;陈星霖;雷映红 刊期: 2011- 12
-
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预处理组、30min组、4h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MRI弥散加权成像、T2WI扫描、T1WI增强扫描检测各组大鼠平均信号强度及相对扩散系数;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大脑皮质组织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假手术组、顸处理组、30min组相对平均扩散系数明显升高,差异......
作者:熊建忠;易飞 刊期: 2011- 12
-
大剂量他汀类药物长短期应用的心血管获益
自1976年他汀问世以来,他汀类药物已历经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4S、CARE、LIPID、AFCAPS/TexCAPS、WOSCOPS等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相继发表,为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提供了坚实的证据.这些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降低TC、LDL-C和TG水平,升高HDL-C水平,其中降低LDL-C水平特别明显;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尤其是总死亡率显著降低,而非心血管病死亡率并未增加.研......
作者:吴娜琼;李建军 刊期: 2011- 12
-
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即凝血因子Ⅰ,其作为凝血因子在凝血酶作用下,终交联为纤维蛋白,参与血液凝固.目前,已经确立Fib水平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故我们就Fib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1Fib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Fib有3对不相同,但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多肽链,分别由3个不连续的单拷贝基因FGA、FGB、FGG编码.Fib启动子区域的......
作者:吴文法;凌莉;张素平 刊期: 2011- 12
-
细胞生物起搏的研究进展
电子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全世界有300万人装有人工电子起搏器,每年有高达60万患者需置入新的起搏器.虽然电子起搏器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但存在各种缺点,如电池寿命有限,需反复更换;对机体神经体液调节缺乏应答;起搏器电极可能发生脱位、折断;具有心律失常起搏阈值增高、起搏器感知障碍的风险;存在电磁干扰,并且置入起搏器费用高昂;不能随着儿童患者年......
作者:张瑜;单兆亮;陈光辉 刊期: 2011- 12
动态资讯
- 1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
- 2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检测高敏肌钙蛋白T的临床意义
- 3 丹酚酸B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 4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模型的构建及其前瞻性预测分析
- 5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
- 6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多种细胞因子的研究
- 7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对视觉随意注意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 8 Pick病研究进展
- 9 大脑发育调节脑蛋白对神经元树突棘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 10 老龄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 11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 12 性激素水平及平衡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及意义
- 13 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
- 14 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利钠肽治疗的疗效观察
- 15 心肌内注射17β-雌二醇纳米粒对大鼠心肌梗死影响的研究
- 16 词语记忆量表在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 17 溶栓后升高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预后
- 18 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细胞纤维化的病理改变
- 19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的特点
- 20 老年冠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