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1977年德国医师Gruentzig成功进行世界上第1例PTCA之后7年,中国第1例PTCA亦获成功.中国医师与国外积极交流,参与大规模临床试验,目前介入治疗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PCI现状PCI从球囊扩张治疗、金属裸支架(BMS)到目前广泛应用的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至今的难题是术后再狭窄.PCI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从初始40%~50%降至20%~40%,到目前的10%.DES由于显著降......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1- 10
-
浅谈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欧美国家每年有800万人患病,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本病,占人口死亡数的三分之一之多,占心脏病死亡总数的50%~70%.......
作者:唐发宽;林乐健 刊期: 2011- 10
-
外源性磷酸肌酸对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的作用
目的评价外源性补充磷酸肌酸对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指南推荐的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即刻给予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2次/d,2g/次,连续应用3d.所有患者PCI术前及术后3d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PCI术前CK-MB和cTnI差......
作者:刘宇扬;杨士伟;周玉杰;申华;贾德安;方哲;胡宾;高霏;王晶哲 刊期: 2011- 10
-
吡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抗炎作用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抗炎症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行PCI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接受吡格列酮15mg/d和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仅接受常规治疗.术后随访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12周后检测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2......
作者:玄春花;金财德;于治利 刊期: 2011- 10
-
冠状动脉口部病变介入治疗中Szabo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口部病变PCI中造影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nography,IVUS)结果,评价Szabo技术的成功率、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Szabo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口部病变患者39例PCI结果.结果经桡动脉途径31例(79.5%),经股动脉途径8例(20.5%).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26例(66.7%),右冠状动脉5例(12.8%),左回旋支及钝缘支3例(......
作者:杨胜利;刘惠亮;Aaron Wong;Jack Tan;刘英;张蛟;LIMSooTeik;Paul Chiam;Stanley Chia 刊期: 2011- 10
-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及对血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参数在冠心痛患者PCI前后24h的动态变化及对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组)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组)2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对患者入院、PCI后24h的EPO、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心梗组、......
作者:张胜叶;黄晏;张锦;牛欢;赵乾;李一佳 刊期: 2011- 10
-
替罗非班在老年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防无复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163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替罗非班组在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替罗非班0.15ug/(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h.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入院后30d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
作者:张玉东;薛涛 刊期: 2011- 10
-
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价值
主动脉壁内血肿(AIH)也称为不典型夹层,是指主动脉滋养血管的破裂导致血肿,没有内膜撕裂.AIH被广泛认为是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状态或先兆.AIH与典型AD的区别是没有内膜片或中层与动脉腔之间的交通.AIH与AD相似,也有很高的危险性及致死率[1].故早期诊断AIH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收集确诊为AIH的患者23例,分析其CT影像特征,以期提高对AIH的认识.......
作者:陈红;曹成瑛;朱友义;王生元;罗焕;马院林;张海青;周署泉 刊期: 2011- 10
动态资讯
- 1 脑梗死患者臂踝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 2 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的再认识
- 3 雄激素对去势雄性SD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 4 氢气在老年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5 秋冬季不同气候带迁徙相关性脑梗死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分型研究
- 6 ESSEN和SPI-Ⅱ量表预测脑卒中长期复发
-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与心血管系统
- 8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理、影像与临床特征
- 9 胆碱能系统功能紊乱与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 10 替格瑞洛对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 11 非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 12 应用血栓弹力图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1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成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潜在治疗靶标
- 14 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探讨
- 15 β-淀粉样蛋白对培养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 16 比伐卢定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7 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18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通知
- 19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 谷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