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拉西地平的时间药理学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钙拮抗剂拉西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未使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4周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分为拉西地平晨起服药组(32例)和晚上服药组(34例),4mg/d,共治疗48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晨起服药组患者昼间收缩压达标率为46.9%,晚上服药组为3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患者......
作者:林涌波;周响玲 刊期: 2009- 02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乳鼠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缺氧心肌细胞的影响,探讨G-CSF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缺氧组和G-CSF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和坏死率.Northernblot法检测3组心肌细胞中Bcl-2、Bax、caspase-3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3组心肌细胞中细胞色素C(CytC)、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
作者:付振虹;董蔚;盖鲁粤 刊期: 2009- 02
-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性钾电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CASMCs)上大电导钙激活性钾电流(BKCa)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CASMCs,并用单通道内膜向外(inside-out)模式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分别加入10、20、30、40、50、60、70和80μLmol/LDHA后,大鼠CASMCs的BKCa变化.结果(1)单通道inside-out模式下,测试电位-60mV及DH......
作者:来利红;李红霞;蒋文平;杨向军;刘志华;宋建平;韩莲花 刊期: 2009- 02
-
雌激素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反应的影响.方法日本雌性和雄性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干预组,每组雌、雄各10只.假手术组行股动脉切开术,另两组以球囊导管损伤兔腹主动脉内膜,制作球囊损伤模型,干预组每天肌注17-β雌二醇(17-βE2、100μg/kg),另两组每天肌注300μl棉子油.2周后,测定NO和内皮素(ET-1)后;动物处死取腹主动脉标本,作病理学切片,HE染色,测定......
作者:向常清;黄岚;晋军;周敬群;胡斌;杨维华;宋耀明;宋明宝 刊期: 2009- 02
-
脑缺血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内病理特征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内的病理特征、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在AD病程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经Morris水迷宫筛选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D组、AD+脑缺血组、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海马注射凝聚态淀粉β样蛋白1-40成功建立AD模型后,海马注射内皮素-1建立脑缺血条件,观察脑缺血后AD大鼠海马内淀粉β样蛋白(Aβ)的沉积及神经元丢失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
作者:李静;周华东;王延江;张猛;许志强;方传勤 刊期: 2009- 02
-
大鼠脑缺血后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物对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物(tumornecrosisfactor-likeweakinducerofapoptosis,TWEAK)在大鼠脑缺血后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缺血6h组、脑缺血12h组、脑缺血1天组和脑缺血2天组,每组6只.线栓方法制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各组脑含水量及伊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EAK......
作者:周仁兰;谢鹏 刊期: 2009- 02
-
吉非贝齐对血脂异常兔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吉非贝齐短期干预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清及脂肪组织分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影响.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胆固醇组,吉非贝齐组,每组5只.用RT-PCR法测定脂肪组织AFABP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及脂肪组织培养液中AFABP水平.结果高胆固醇组和吉非贝齐组兔饲养第8周及第12周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作者:谷祥任;吴洁 刊期: 2009- 02
-
成年哺乳动物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
神经发生指神经干细胞增殖、存活和分化的过程,传统的观点认为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不存在神经发生.近年大量研究证实成年哺乳动物海马齿状回终身存在着神经发生,这为脑损伤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带来希望,通过刺激机体自身的神经发生使中枢神经系统实现自我修复,有望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拓新领域.......
作者:许志强;周华东 刊期: 2009- 02
-
冠状动脉慢血流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iongraphy,CAG)的普及和对冠状动脉储备能力的不断探讨,一种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现象逐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这就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slowflowphenomenon,CSFP).Tam-be于1972年首先报道了6例有胸痛症状的患者,CAG没有发现血管病变,但发现血流速度减慢这一特殊现象.此后,CSFP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
作者:赵倩;程流泉;蔡祖龙 刊期: 2009- 02
-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由体内一些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氨基酸结合,经非酶糖化和脂质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和结构重排而形成,其在血管壁沉积后町作用于内皮细胞外基质,刺激胶原蛋白发生交联,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管壁增厚,并可导致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在血管病变中,AGEs沉积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通过AGEs受体(RAGEs)起作用[1].......
作者:牛丽丽;许玉韵 刊期: 2009- 02
动态资讯
- 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与脑梗死进展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2 急性心肌缺血后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
- 3 依替巴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及血清五聚素3水平的影响
- 4 对201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中血压监测的解读
- 5 上消化道出血诱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间隔穿孔一例
- 6 多普勒超声和心导管测量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压力的研究
- 7 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研究进展
- 8 老年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收益与风险
- 9 骨髓细胞移植对不同程度衰竭心脏功能恢复的研究
- 10 老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异常的关系
- 11 心肌缺血总负荷对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 12 中老年癫痫的外科治疗
- 13 干扰素γ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性研究
- 14 广西北海地区帕金森病患病率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15 吡格列酮对大鼠肥大心肌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16 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的临床对比研究
- 17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 18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 19 脑白质损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20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