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第3期文章
  • 16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形式,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较为困难.现将我们近年确诊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早期发现、治疗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居来提·阿布都克热木;阿娜尔汗·热合曼;艾合买体·扎依尔 刊期: 2008- 03

  •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迟发假性动脉瘤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6岁,于2007年9月4日入院.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性质较剧烈,以剑突下为重.入院时,意识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两肺底可闻及湿哕音,以右肺为重,心界向左扩大,心率86次/min,心律齐,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部无异常体征,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K......

    作者:朱冰坡;高伟;张玉霄 刊期: 2008- 03

  • 高龄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患者反复心室长间歇药物治疗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9岁,因脑梗死后遗症自1998年住院至今,持续卧床4年余,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2005年12月因I型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术,持续机械通气.住院期间因反复肺部感染而诱发心、脑、肾、肝、胃肠道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经全面治疗,现各器官功能相对稳定.2005年6月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率快140次/min,转复后呈寞性心动过缓或交界性心律,心率多在45~55......

    作者:张秀锦;英明中;刘宏伟;樊瑾;丁一妹;李小鹰 刊期: 2008- 03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进展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我国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多见(占75%~90%).尽管缺血性脑卒中多为非致命性,但是致残率很高,因此,一直是世界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神经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各种功能成像不仅能显示形态学变化,而且能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发......

    作者:李坤成 刊期: 2008- 03

  •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后循环CT灌注研究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等检查.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造影荆达峰时间(TTP)定量数据,并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脑梗死前期分期.结果入......

    作者:雷静;高培毅;林燕 刊期: 2008- 03

  • 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颅内大血管闭塞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研究

    目的对照不同大血管病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结局,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大血管病变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选择发病6h内、急诊MRI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例,根据MRA是否存在颅内大血管闭塞分为无闭塞错配未溶栓组(无闭塞组,20例)和有闭塞错配未溶栓组(闭塞组,27例),常规治疗90天后,随访两组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结果闭塞组与......

    作者:薛静;高培毅;林燕;廖晓凌;王伊龙 刊期: 2008- 03

  • 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9例疑为冠心痛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原始数据在心动周期的40%~80%时相上进行图像重组.对直径>1.5mm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3分为满足临床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扫描时所有患者心率33~108次/min,平均62.2次/min.心率波动0.2......

    作者:黄美萍;郭英;刘辉;郑君惠;沈云;茹光藤;梁长虹;余丹青 刊期: 2008- 03

  • 九例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9例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影像所见以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1种以上病史,曾患脑梗死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意识障碍和四肢瘫痪.9例患者中,6例见双眼球水平徘徊,3例见双眼球向一侧凝视.头颅CT或MRI均显示双侧额、顶、颞叶或基底节区大片状低密度影或异常信号.......

    作者:曲方;周中和;何凡;张广生;穆新宇 刊期: 2008- 03

  •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长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17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ECG、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心前区不适、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晕、晕厥、心脏杂音等.ECG主要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异常Q波、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等.平均追踪随访(4.5土2.8)年,死亡18例,猝死3例,,心......

    作者:唐媛媛;唐博謇;方全;严晓伟 刊期: 2008- 03

  • 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4例老年患者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检测,将颅内动脉狭窄者29例为狭窄组,其余125例为非狭窄组,比较两组间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血压,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尿白蛋白肌酐比(Alb/Cr),血脂水平,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明显增加(P=O.00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作者:俞欢;李勇 刊期: 2008-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