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第6期文章
  • 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FMD的无创检查,并观察福辛普利治疗前后患者FMD的变化.结果福辛普利治疗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径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明显FM......

    作者:易春涛;陈旭;马宏伟;庄忠俭;杨剑;张建华 刊期: 2006- 06

  • 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11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4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2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颈动脉超声及血清hs-CRP浓度、血压、血糖、血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各种生化指标,详细记录个人史、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并分析hs-CRP浓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hs-CRP与年龄、糖尿......

    作者:张江;王大力;张文彦;常莉莎;张丽 刊期: 2006- 06

  • 白细胞介素10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时应用白细胞介素10(IL-10)是否可减少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信号途径.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IR组结扎左前降支(LAD)1h,再灌注2h造成模型.IL-10干预10μg/kg和20μg/kg2组在再灌注前15min静脉给予IL-10.假手术组在LAD下穿线但不结扎.测定梗死面积、血流动力学参数,TUNEL计数凋亡细胞数,Westernblot测定......

    作者:褚松筠;丁文惠;胡春阳;蔡大勇;马铁民;唐朝枢 刊期: 2006- 06

  • 肢体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ischemic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只凝闲椎动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后两组根据脑缺血后再灌流时间不同进一步分为1、6、24、72和120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HSP70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脑缺血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着色......

    作者:赵红岗;李文斌;刘惠卿;冯荣芳;丁延峰;范明 刊期: 2006- 06

  • 血管内皮细胞在传代中的衰老与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在传代过程中的衰老过程及机制.方法新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免疫哌组织化学鉴定;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传代细胞周期;特异染料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在传代过程中,细胞结构逐渐退化.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细胞从DNA合成前期进入DNA合成期的比例逐渐降低,从DNA合成后期进入分裂期的比例逐渐增加.其中,处于静止期和DNA合成前期的细胞由第2代的74......

    作者:杨彬;赵海梅;成蓓 刊期: 2006- 06

  • 纳洛酮对缺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缺氧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12天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加纳洛酮组,缺氧6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培养的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缺氧能诱导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纳洛酮组皮质神经元细胞在缺氧6h及再复氧24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缺氧组(P<0.01).......

    作者:宋扬;沈洪;丁爱石;范明 刊期: 2006- 06

  • 阿托伐他汀对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组、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8只,给药第8周后全部处死.酶法检测血清脂质含量;比色法检测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C)及丙二醛(MDA......

    作者:秦彦文;方微;王绿娅;何继强;李晋生;杜兰平;潘晓冬;张云凤;王伟 刊期: 2006- 06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溶栓治疗导致的出血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y-PA的使用,人们正力图通过临床及影像表现等筛选出适宜溶栓治疗的患者.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过高、CT出现大面积梗死的早期征象等都被认为易导致溶栓治疗后出血概率增加的因素,因此寻找与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下面对这方面相关进展做......

    作者:廖晓凌;王伊龙;王拥军 刊期: 2006- 06

  • 黄嘌呤氧化脱氢酶与心血管疾病

    1902年,人们在牛奶中发现了黄嘌呤氧化脱氢酶(XOR),它是黄素钼蛋白家族中高度保守的一员.XOR有两种相互转变的形式:黄嘌呤脱氢酶(XDH)和黄嘌呤氧化酶.二者区别在于氧化酶只还原氧,但脱氢酶不仅能还原氧还能还原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且与NAD+结合得更紧密.两种形式的酶都能催化次黄嘌呤到黄嘌呤以及黄嘌呤到尿酸的反应.近年来,人们发现XOR参与自由基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别是在......

    作者:孙继明;杨新春 刊期: 2006- 06

  • 普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是引发老年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循环中的炎症反应蛋白,而炎症作为重要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进展和血栓形成过程.他汀类药物除有效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存在许多非调脂作用如抗炎和稳定斑块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应用普伐他汀对血清hs-CRP浓度的影响,藉以进一步探讨普伐他汀的抗炎活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涛 刊期: 200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