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第6期文章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情况,探讨二者在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再灌注后3、6、24、48h、5dTNF-α和MMP-9表达的情况,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TNF-α、MMP-9......

    作者:魏微;张微微;李远征 刊期: 2004- 06

  • 心肌梗死后拮抗神经内分泌治疗以逆转心室重构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原因,统计资料显示,心肌梗死后5年内有38%的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年病死率高达50%,因此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防至关重要.近年来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疗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短期的、血流动力学和药理学措施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拮抗神经内分泌以逆转心室重构.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和心脏结构的改变以维持心脏功能......

    作者:王文丰;杨庭树 刊期: 2004- 06

  • 血脂与脑卒中

    1脑卒中的现状与危险因素急性脑血管破裂(脑出血)和阻塞(脑梗死或脑栓塞)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脑卒中,是一类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相当高.在我国,脑卒中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位致死疾病,每年新发患者>150万例,现有幸存者>600万例,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中度致残,是老年人致残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

    作者:任延平;吕卓人 刊期: 2004- 06

  • 可逆性痴呆相关疾病及早期干预

    可逆性痴呆(reversibledementia)是指在临床上能够治疗的痴呆,包括了诸多的内外科疾病,此概念的提出已有40年的历史,但近年在可逆性痴呆的发病率及可逆性痴呆相关疾病的探索中产生了许多争议[1].......

    作者:张媛媛;王鲁宁 刊期: 2004- 06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肾功能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58例高血压病患者均为我院于1995~2003年住院的患者,年龄65~80(65)岁,其中男50例,女8例,选取资料较完整的患者,高血压病的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

    作者:杨文;汪丽芳 刊期: 2004- 06

  •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谷草转氨酶等临床应用的比较

    心肌损伤的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有磷酸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氨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等,这些项目各有特点.我们同时观察了血清CK、CK-MB、AST、LDH、cTnI、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并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cT......

    作者:苏汉文;李栋;李艳;李凝旭 刊期: 2004- 06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活诱导凋亡的检测

    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celldeath,AICD)也称细胞凋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在抗原、丝裂原等刺激下可引起AICD.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PBMC的AICD水平,我们应用丝裂原PHA-P分别与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PBMC体外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凋亡率,了解冠心病免疫细胞变化,探讨冠心......

    作者:崔俊彪;杜简秋;谷苗 刊期: 2004- 06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观察

    目前已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都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方法,可以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AMI患者仅仅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不能全部恢复闭塞血管至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3级,仍然发生左心室重构,影响预后,而PCI治疗后能即刻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长期预后较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AMI患者经急诊静脉溶栓后延迟P......

    作者:左国兴;陈书中;王宽 刊期: 2004- 06

  • 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0岁,因右侧肢体力弱伴口角左偏1d,于2002年3月28日入院.入院时体检: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近期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定向力正常.......

    作者:缴富斌;张熙;王鲁宁;贾建军;朱明伟 刊期: 2004- 06

  • 90岁以上高龄老人周围动脉严重狭窄介入治疗二例

    1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90岁,主因间断右上肢无力7年于2003年7月8日入院.既往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脑内存在多发性腔隙性缺血灶,且逐年加重.患者无明确高血压病、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入院后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左颈内动脉起始部管径2.8mm,横截面狭窄达91.7%;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充盈缺损,狭窄达90%,且斑块近心段轻度翘起,考虑为不稳定斑块,遂于2003年8月26日在局麻下行......

    作者:曹剑;尚延忠;李小鹰;朱平;史扬;李宝民;杨庭树;盖鲁粤 刊期: 2004-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