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的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的特点.方法将入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患者164例分为老年组(100例)和非老年组(64例).根据症状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NYHA);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患者进行Forrester分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心房肽(ANP)和脑钠素(BNP)浓度.......
作者:林杰;姚宇;李凡 刊期: 2004- 03
-
缺血性脑血管病纤溶活性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ICVD患者86例(ICVD组),根据病情又分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14例,脑梗死组72例,并入选非脑血管病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产色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荧光偏振光法测定血清Hcy,电化学发......
作者:李华;蒲传强;黄德辉;殷宗健;丛玉隆 刊期: 2004- 03
-
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血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血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Ang(1-7)所致的大鼠血压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结果10-7mol/kgAngⅡ快速静脉注射射致大鼠收缩期血压(SBP)和舒张期血压(DBP)明显升高(P<0.01)......
作者:钟健;祝之明;王海燕;朱继金 刊期: 2004- 03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培养内皮细胞增殖和移行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氧培养心肌细胞分泌出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对培养内皮细胞增殖和移行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低氧培养组,含VEGF的低氧培养心肌细胞分泌液组(分泌液组),分泌液+低氧培养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VEGF对HUVECs细胞周期、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氚一亮氨酸掺入量及HUVECs移行的影响.结果VEGF增加正常......
作者:郝亚荣;李建军;李庚山;王晶 刊期: 2004- 03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按照改良的栓线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DNF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DNF免疫阳性表达在缺血再灌注组的梗死中心区梗死灶边缘带有显著增强的阳性表达.再灌注15min开始增多,再灌注1h明显增多,2h达到高峰......
作者:张凯;刘力;胡亚娜;单晓清 刊期: 2004- 03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NMDAR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safflowyellowA,HSY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观察HSYA对MCAO2h,再灌注0、1、3、6、9、12、24及72h,1、2周时脑组织病理和NMDAR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缺血2h再灌注0~1h即可见神经细胞变性,细胞周围水肿,再灌注3~6h可见软化灶.再灌注12~24h,......
作者:梁辉;范金英;李爱华;周盛年;李强;朱海波 刊期: 2004- 03
-
桂哌齐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腺苷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缺血后脑腺苷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对桂哌齐特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桂哌齐特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脑腺苷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结果缺血后20min脑腺苷含量急骤升高,缺血后1h及再灌注后回落;桂哌齐特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脑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明显升高,桂哌齐特组明显低于模型组,且脑组织损伤减轻.结论桂......
作者:刘艳;罗祖明;孙爱民;高励;张仲;曾仲 刊期: 2004- 03
-
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胶原重构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及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胶原的影响,以了解卡维地洛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将梗死后48h存活大鼠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美托洛尔组(15mg·kg-1·d-1)、低剂量卡维地洛组(1mg·kg-1·d-1)和高剂量卡维地洛组(10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给药6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功能.取血测量血浆内皮素及血管......
作者:谢锦萍;汪家瑞;魏嘉萍 刊期: 2004- 03
-
卒中后癫癎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卒中后癫癎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卒中仍然是老年人癫癎的常见原因.癫癎发作又可以使原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直接影响卒中的预后.因而,有关卒中后癫癎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人们对卒中后癫癎的认识不断深入.为此,我们对近几年来的有关资料加以综述.......
作者:林华;黄远桂 刊期: 2004- 03
-
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
长期以来血管内皮被认为不过是血液和组织之间的一个物理屏障,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Furchgott等阐明了内皮依赖的血管反应,相继发现的内皮源性一氧化氮(NO),说明内皮细胞是有生理功能的,内皮功能学是指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之间的平衡,任何偏离这种平衡状态的现象都被认为内皮功能障碍,显著的是血管对药物刺激如乙酰胆碱或切变应激等的舒张反应受损.近年来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作者:赵玉英;智光 刊期: 2004- 03
动态资讯
- 1 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临床研究
- 2 本刊对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要求
- 3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对视觉随意注意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 4 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关系
- 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和急诊介入治疗
- 6 不宁腿综合征
- 7 氯沙坦与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及血尿酸作用的比较
- 8 D-二聚体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相关性研究
- 9 干细胞移植改善犬心输出量和每搏量及二尖瓣功能的研究
- 10 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价值及其相关关系
- 11 老年人心肌病的诊治进展
- 12 老年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的关系研究
- 13 SD 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贴块法培养及鉴定
- 14 周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病理环节中的研究进展
- 15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医疗费用构成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 16 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因素的分析
- 17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白细胞计数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18 冠状动脉微血管床与心肌缺血
- 19 克雅病早期误诊临床分析
- 20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