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对13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PWV检测,其中男954例,女438例,年龄14~85岁,平均(52.09±12.37)岁.结果1392例高血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PWV随年龄增大(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而增加(P<0.......
作者:王宏宇;龚兰生;张维忠;孙宁玲;胡大一 刊期: 2001- 06
-
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再通以及4周内患者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将43例患者分为血管再通组(32例)和血管未通组(11例),将溶栓后1周内不同时间血清CRP水平变化与梗死血管再通关系、梗死后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即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心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血清CRP水平升高后持续下降者显示较......
作者:黄先勇;李玉芳;沈洪;刘刚;龚爱武;尹明 刊期: 2001- 06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脂、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113例[包括脑梗死(CI)急性期25例,恢复期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8例]和正常对照组77名进行血脂、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D-二聚体浓度进行测定.结果CI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裁脂蛋白B100(ApoB100)、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作者:侯惠敏;季建中;张俊雨;翟江;陈宗羡;郝建平 刊期: 2001- 06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转录修复偶联因子表达与神经元DNA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不同时相转录修复偶联因子(CSB/ERCC6)表达对神经元DNA损伤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9只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缺血2h再灌注12、24、48、72、120、168h组,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不同时相点局部脑组织CSB/ERCC6mRNA表达及神经元DNA损伤的情况.结果局部缺血区域......
作者:周华东;邓娟;张映琦;陈曼娥;高长越;何洪波 刊期: 2001- 06
-
心肌缺血过程中磷酸肌醇4-激酶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和红细胞膜上磷酸肌醇4-激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肌缺血过程中的调控机理.方法建立大鼠体内心肌缺血模型,在蛋白水平上分别检测心肌细胞和红细胞膜上磷酸肌醇4-激酶活性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后1、8、25及48h)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磷酸肌醇4-激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心肌细胞膜上磷酸肌醇4-激酶活性在心肌缺血后1h达到高,为对照组的6.1倍,随着时间......
作者:丁秀云;乐加昌;王士雯;高雪;李先锋 刊期: 2001- 06
-
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脑血流量及细胞凋亡在血管性痴呆(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24h、1周、0.5、1、2、3及4个月)额叶皮质、海马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FCM),观察额叶皮质、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时程变化情况.结果大鼠术后......
作者:孙莉;吴江;王守春;张昱 刊期: 2001- 06
-
颈交感神经切断对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切断对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切断颈交感神经;B组为假手术组;C组为单纯缺血组.颈交感神经切断后48h,采用光化学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后48h断头处死,进行脑梗死体积测定.结果A、B、C3组梗死体积(mm3)分别为17.97±6.86、22.77±4.21、23.17±3.87.A组梗死体积比B组及C组小,差异有显著性意......
作者:武小玲;王振金;李英杰;尹岭 刊期: 2001- 06
-
血浆脂蛋白(a)对巨噬细胞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对巨噬细胞结合,摄入及降解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lowdensitylipoprotem,Ac-LDL),清道夫受体-A(scavengerreceptor-A,ScR-A)和ScR-B的影响.方法利用人类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源的巨噬细胞培养,受体摄取配体及Nonhero印迹方法,观察Lp(a)对巨噬细胞......
作者:安君;闫德民;郭可泉;谷春久 刊期: 2001- 06
-
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炎症性改变及腺苷受体介导的抗炎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可触发急性炎症性反应所具备的所有特征,包括活性氧生成、细胞因子与化学因子的产生、补体激活、花生四烯酸及磷脂代谢紊乱、趋化因子释放、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白细胞侵润、肥大细胞激活、微血管通透性增强、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心肌细胞死亡.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再灌注可放大缺血引发的炎症性反应,继而导致微循环的再灌注损伤,包括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低,无或低再流现象,心肌微循环通透性增强.......
作者:戴成祥;荆忱;李小鹰 刊期: 2001- 06
-
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缺血性卒中已成为老年期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缺血性卒中的发病还有增加的趋势,故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防治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自70年代提出脑卒中的血管缺血学说以来,相继发现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损伤等在缺血性卒中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张晓莉;曲毅;汤洪川 刊期: 2001- 06
动态资讯
- 1 臂踝指数检测对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
- 2 老年原发性脑干出血病例分析
- 3 心血管活性肽GHRELIN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临床研究
- 4 牙周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的相关性研究
- 5 脑电双频指数在大面积脑梗死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 6 小鼠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规律比较
- 7 2018年加拿大高血压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 8 老年脑梗死后痴呆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 9 APP17肽对脑缺血大鼠记忆能力及海马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 10 瑞替普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 11 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 12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和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观察研究
- 13 2008年强化血糖控制临床证据的解读和思考
- 14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研究
- 15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治疗进展
- 16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对老年患者造影剂肾病的诊断价值
- 17 糖尿病肾病与血糖波动和炎性因子的关系探讨
- 18 高血压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 1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的研究进展
- 20 血尿酸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