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立秋必吃!山药这样吃养胃又控糖

时间:2025-08-13 15:38:21

立秋时节,自然界阳气渐收,正是中医强调“养收”的关键期。此时脾胃易受湿邪困扰,而山药作为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其性味甘平的特性恰好顺应季节需求。这种块根类食物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现代研究更揭示其营养与药用价值的双重优势。

补脾养胃的天然能手

从中医经络理论看,山药归脾、肺、肾三经,其“不燥不腻”的特性使其成为调理脾胃的优选。对于中老年人常见的脾虚食少、久泻不止症状,山药所含的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能像“消化系统润滑剂”一样促进食物分解。特别是土炒山药,其补脾止泻效果更为突出,适合秋季腹泻频发的人群。现代营养学则发现,每100克山药约含3克膳食纤维,相当于芹菜茎的2倍,这种“肠道清道夫”能温和刺激小肠运动,缓解积食和便秘。

免疫防线的营养基石

山药中维生素C含量达5mg/100g,虽不及柑橘但胜在淀粉包裹的缓释吸收特性,如同“时间胶囊”般持续滋养免疫细胞。更独特的是其黏液蛋白成分,研究显示这种黏滑物质能在消化道形成保护膜,减少病原体侵袭机会。对于换季易感冒人群,将山药与富含铁的红枣搭配,可形成“免疫铁三角”——维生素C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使补血效果提升3倍以上。

血糖管理的智慧选择

糖尿病患者最关注的山药升糖问题,其实存在认知误区。其淀粉属于抗性淀粉,升糖指数(GI)仅为51,相当于苹果的血糖负荷。活性多糖成分通过延缓胃排空速度,使餐后血糖波动曲线变得平缓,就像给血糖波动安装了“减震器”。但需注意,要达到辅助控糖效果,每日需持续摄入200克以上,且应替代部分主食而非额外加餐。临床观察显示,将山药替换1/3白米饭的糖尿病患者,三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0.5%。

食用的黄金组合与禁忌

蒸制能最大限度保留黏液蛋白,建议切成拇指段大小,水沸后蒸12分钟,此时淀粉糊化程度最利于消化。搭配枸杞可形成“肝肾同补”效应——山药促进枸杞多糖吸收,后者增强山药补肾效果。但舌苔厚腻的湿盛体质者应慎食,因山药滋腻可能加重湿浊,这类人群更适合用麸炒山药配伍白术食用。

秋燥渐起的清晨,一碗山药红枣羹(山药100g+去核红枣5颗+枸杞10g)能为全家提供持续4小时的饱腹感。这种看似平常的搭配,实则暗含“脾肾同调”的中医智慧,正如《本草求真》所言:“山药本属食物,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在季节转换的微妙时刻,这种朴素的食材正以它特有的方式,守护着生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