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全球CXO行业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时间:2025-07-25 16:02:36

近年来,全球CXO(医药外包服务)行业的风云变幻令人目不暇接。从药明系的强势扩张到Medpace的业绩狂飙,再到头部企业股价的集体上扬,这一赛道正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本文将围绕三大核心事件展开分析,探讨CXO行业是否已打响“翻身仗”。

药明系的“三连购”与全球化野心

5月7日,药明生物接连宣布完成三笔重磅收购:拜耳德国伍珀塔尔原液生产基地、辉瑞中国杭州原液及制剂生产基地,以及中国CDMO企业苏桥生物。这一动作被业内视为其整合产业链的“组合拳”——通过吸纳国际制药巨头的成熟产能,药明系不仅强化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服务能力,更将触角深入欧洲与中国两大核心市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收购拜耳基地标志着其首次在德国建立生产据点,为承接欧洲生物药订单铺平道路。

药明生物在公告中直言,此举旨在“将经营理念更有效地落实到被收购企业”,通过统一管理提升盈利能力。有分析师比喻,这如同一位厨师不仅掌控了厨房,还直接买下了优质食材供应链,未来“定制菜肴”的效率与利润空间将显著提升。

Medpace的“49%单日涨幅”与CRO赛道爆发

几乎同一时间,美国临床研究组织(CRO)Medpace以一份炸裂的财报点燃市场。其第二季度营收达6.033亿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5.388亿美元;每股收益3.10美元亦大幅超出预期。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直接将2025年全年业绩指引上调,推动股价单日暴涨49%,成为CXO板块最耀眼的“黑马”。

这一表现背后是全球临床试验需求的井喷。随着创新药研发成本攀升,制药企业愈发依赖外包服务商加速流程。Medpace凭借高效的执行能力和专科化服务,在肿瘤、罕见病等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其股价年内累计涨幅已超55%,甚至被外媒称为“颠覆传统CRO格局的挑战者”。

TOP3齐涨背后的行业逻辑

药明系与Medpace的亮眼表现并非孤立事件。全球CXO三巨头——徕博科(LabCorp)、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及IQVIA近期股价同步走高,反映出市场对行业整体的乐观预期。这种一致性上涨源于三重驱动力:

其一,全球创新药研发回暖。2025年多款重磅疗法进入临床后期,药企为抢占市场窗口加速外包合作;其二,成本控制诉求升级。经济下行压力下,药企更倾向将非核心环节外包,CXO企业规模效应凸显;其三,新兴市场崛起。亚洲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本土CXO企业技术升级与国际订单增长。

CXO的“翻身仗”成色几何?

尽管短期数据亮眼,但行业仍面临分化考验。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如药明系)或技术壁垒(如Medpace)构筑护城河;另一方面,中小型CXO可能因同质化竞争被边缘化。此外,地缘政治对供应链的影响、人才成本上涨等风险亦不容忽视。

不过,从长期来看,CXO行业的底层逻辑依然稳固——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年均增速保持在5%-7%,而外包渗透率尚不足50%,增长空间广阔。药明系的全球化布局与Medpace的专科化突围,或许正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两大范式:要么“做大而全”,要么“做精而强”。这场“翻身仗”或许不是终点,而是行业新周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