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互联网如何重塑基层医生培训?

时间:2024-12-31 14:48:4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也开始逐步融入这一变革。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服务领域,互联网的引入为医生培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在传统的医疗体系中,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医生们面临着资源稀缺、培训机会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此,区卫生健康局通过调研,决定采用省家庭医生协会的BMJ全科信息系统开展基层医生培训项目。此举标志着“互联网+医疗”模式正式进入基层医生的日常学习与工作中,开启了全新的医学教育时代。

“互联网+基层医生培训”项目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国情深入理解和分析的结果。该项目不仅针对全体临床医生,尤其重视偏远地区及城镇化以下地区的医生培训。这意味着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可以有效打破地理限制,让更多的基层医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远程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典型例子。例如,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就开展了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培训在内的多项服务。这些服务通过多元化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智能统计分析患者数据,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建立学分制度成为必要措施之一。这种制度以考核课程完成情况、实践项目成果和论文发表等为主要依据,并根据学分累积情况进行评定,对学员进行奖惩。此外,还需设立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和岗位,负责培训计划的具体实施和管理,监督培训进度和效果,建立科研培训考核评估体系。

尽管有了上述措施的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部分医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培训效果。未来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医生们的参与意愿;同时合理分配培训资源,确保每位基层医生都有机会接受到优质培训;最后是调整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增强实用性。

“互联网+”为基层医生培训开辟了新路径,它不仅能够提高医生们的专业技能,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然而,要充分发挥其潜力还需克服诸多障碍,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只有不断探索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康目标下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