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让盲审老师闹心的论文就长这样?

时间:2024-07-04 09:24:41

嘿,亲爱的科研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些让盲审老师一看就闹心的论文。别告诉我你还没遇到过,或者,咳咳,不小心自己就是那个“罪魁祸首”?


错别字大行其道


话说,错别字这东西,就像米饭里的砂子,偶尔有一颗还行,但要是满碗都是,那可就让人食不下咽了。别小看这些小东西,它们可是论文写作中的“小强”,生命力顽强,而且会让人对你的论文印象大打折扣。记住,错别字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所以,拿出你的耐心,多校对几遍,让这些小强无处遁形!


参考文献和正文形式“花里胡哨”


参考文献和正文形式,就像论文的“衣服”,得体是最基本的要求。参考文献得按照规范的“制服”来,统一风格,别搞成“混搭风”。正文里的格式问题,比如行间距、字体、回车痕迹等,就像衣服上的褶皱,得熨平了才好看。这些细节处理不好,评审老师可就要怀疑你的态度了。


关键术语“漂移不定”


写论文时,关键术语就像指南针,得精确无误。比如写正当防卫制度,就得始终如一,不能一会儿“正当防卫”,一会儿“正当防卫机制”,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种关键术语的“漂移”,就像导航失灵,让人对你的论文底层思路产生怀疑。


内容“大而空”,缺乏学科属性


论文的内容得有“内涵”,不能像气球一样,看着大,其实空空如也。经济、社会、文化、宇宙、洪荒……这些分析视角,要是跟你的学科不搭边,那就是“驴唇不对马嘴”。论文是要解决问题的,不是展示你知识面的宽度,而是深度。


语言风格“文艺范儿”


论文是科学研究,不是诗歌大赛。客观、理性、准确,才是论文的语言风格。把你的文艺范儿留给致谢部分吧,正文部分还是规规矩矩的好。


逻辑混乱,结构散乱


论文的结构就像一座大厦,得有清晰的框架和合理的布局。如果你的论文像是“无头苍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读起来像是“走迷宫”,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引起了盲审老师的注意。逻辑清晰、结构严谨,这是论文的基本要求。


数据处理和分析“儿戏”


论文中的数据,就像黄金,得经过精细的加工和分析才能体现出价值。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堆砌数据,或者数据分析得像是在“打太极”,那么论文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严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论文质量的保证。


结论“蜻蜓点水”


结论部分,就像论文的“尾巴”,得有力量,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只是简单地重复前面说过的话,或者结论得像是“未完待续”,那么评审老师就会觉得你的论文“虎头蛇尾”。一个强有力的结论,能够凸显论文的价值和意义。


缺乏原创性,抄袭“痕迹”明显


原创性是论文的灵魂,没有原创性的论文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如果你在论文中“借鉴”得太多,或者抄袭的痕迹过于明显,那么评审老师就会觉得你的论文“千篇一律”。一个有原创性的论文,能够展现出你的思考和探索。


缺乏深度,停留在表面


论文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只是表面的陈述和分析。如果你只是简单地描述现象,或者对问题的分析得像是“隔靴搔痒”,那么论文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深入挖掘问题,提出有见地的观点,是论文的核心。


好了,小伙伴们,今天的“闹心论文”大揭秘就到这里。记住,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写论文,我们是认真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