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核心期刊发表周期为何漫长?为何别人两年可以发表5篇C刊?

时间:2024-04-11 10:58:53

今天是2024年4月11日,若您有意图发表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那么可能面临的现实是,版面可能已经被预定到了2024年下半年,甚至可能是2025年。这并非某一期刊的特殊现象,而是国内核心期刊的普遍状况。

每年都有大量的学者,包括高校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了职称评审、毕业要求或博士申请等目的,纷纷向核心期刊投稿。据了解,每一本核心期刊都会收到大约5000多篇的论文投稿,编辑的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为了从海量的投稿中挑选出高质量的论文,期刊必须设立严格的审稿流程,以剔除那些企图蒙混过关或利用关系的低质量稿件。

从初审到复审,再到终审,每一个审稿环节都是为了筛选出那些真正符合期刊定位、高质量的稿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期刊设立了一系列严谨的审稿程序。通常情况下,初审需要1到3个月的时间,此阶段会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稿件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如主题不符、内容不达标或质量不高等。更有甚者,有些稿件甚至在没有收到任何拒稿意见的情况下就被拒绝。

通过初审后,剩余的三分之二稿件会进入匿名审稿阶段,由两位匿名审稿人进行评审。这一阶段的审稿周期较难确定,一般而言,每位审稿人的审稿周期为1到3周。然而,如果审稿人因时间冲突无法完成审稿,期刊则需要更换审稿人,从而延长审稿时间。加之每篇论文需要经过三次审核,因此整个审稿过程耗时较长。

image.png

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下,每个人的审稿周期都相对较长。如果您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没有发表任何论文,那么您可能会面临与学术圈脱节的风险。因为学术领域的更新速度非常快,长时间没有研究成果很容易让您感到落后。

因此,如果您有意向发表核心期刊论文,那么一定要尽早准备,尽快投稿。在这场学术竞争中,受害者往往是那些身份不够发表核心期刊的高职老师和作者。

随着学校职称评审要求的逐年提高,核心期刊的发表门槛却始终如一,让许多老师和高职老师望而却步。例如,发表南核论文的作者需要具有二本院校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这些只是最低要求,实际上,作者的身份可以自由组合,如博士讲师、硕士副高等。如果身份不达标,就无法独立发表论文。相比之下,北核的身份要求稍低一些,但建议作者还是寻找具有较好单位和身份的第二作者进行合作。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发表论文,小编整理了一些硕士独立作者可发表的核心期刊,如《理论导刊》、《金融发展研究》等。对于高职单位来说,可以关注职教领域的核心期刊,如《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等。

投稿核心期刊的秘诀在于坚持不懈地尝试。一位发表过5篇核心期刊论文的老师坦言:“论文投出去后,不能万事大吉,要抓紧时间构思下一篇论文。每篇论文的周期都不短,没有什么捷径和技巧,就是一直写一直投。”同时,她也强调了在投稿前要确保论文质量过硬,要对自己的文章有自信。

总之,如果您有意向发表核心期刊论文,那么请务必尽早准备并尽快投稿。在这场激烈的学术竞争中,只有不断努力和尝试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