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冬季养殖 温湿度与通风怎么控制?
时间:2023-11-10 10:06:48
一、温度与通风的关系
温度是鸡/鸭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温度不适会降低鸡/鸭的成活率,影响生长,诱发鸡病。冬季育雏室内常因保温而导致通风不良、舍内缺氧以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有害气体浓度高时,会刺激鸡/鸭的呼吸道粘膜发生炎症,对鸡/鸭的第一道免疫屏障造成损伤,病毒和细菌入侵气囊,易发气囊炎、心包炎、腹膜炎等病症;舍内缺氧易诱发肉仔鸡腹水症、猝死症等疾病。因此必须处理好温度与通风的关系,给雏鸡/鸭创造一个温度适宜、空气清洁的生长环境。
冬季育雏室温度和鸡/鸭舍内温度较其它季节可以适当提高1~2℃,夜间较白天高1~2℃,每周降温不能超过2~3℃。冬季通风要先提高舍温2~3℃时再进行通风,通风时选择背风向开窗,并采取鸡/鸭舍上部通风的方法以防寒风入袭,温度下降过快。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采用暖气供温。
二、湿度的重要性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育雏室温度又高,常造成育雏前期舍内相对湿度较底,育雏期湿度过小,舍内空气干燥,粉尘飞扬,易刺激呼吸道粘膜发干,抵抗力减弱,病原菌随粉尘飞扬而被雏鸡/鸭吸入,损伤呼吸道粘膜,造成纤毛蠕动性失活或脱落,病原菌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气囊,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
同时禽舍内湿度过小,雏鸡/鸭体内水分大量散失,绒毛干枯,食欲下降,渴欲增加,造成雏鸡/鸭脱水。湿度过大又会造成病原菌的滋生,引发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冬季育雏掌握好养殖舍内的湿度也是重要的。在育雏室内悬挂湿度计,相对湿度10日龄内70%-65%,10-20日龄60%左右,3周龄以后55%-50%为宜。
实践证明湿度大于80%或小于40%对鸡/鸭的生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湿度过小时可采用地面洒水、空中喷雾、火炉上加水盆等措施来增加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