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现代化的三农力量

时间:2023-04-13 16:00: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农业农村在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我们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有效路径。

现代化是一场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从西方国家发展经验看,其现代化多是一种“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而在我国,由于国情农情有别,历史条件不同,现代化呈现一种“并联式”发展过程。虽然是并联、相对同步,但发展速率和成效并不均衡。“四化”之中,农业农村是最大的短板,但也是最有后劲和潜力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经相对完善和普及,下一步的投资空间有限,但在广袤农村地区,还有不少需要填补空白或提质提标的地方,特别是以往的历史欠账亟须补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步伐加快,农业农村这片“蓝海”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有研究表明,未来5-10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乡村建设等项目实施,将释放投资需求近15万亿元。农业农村可腾挪的空间、可投资的领域、可激发的动能十分巨大,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巨轮乘风破浪的重要动力。

我国是农民大国,让数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无疑是一个震古烁今的壮举,能够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有专家曾算过一笔账,眼下还有2.6亿农民处在“一脚在城,一脚在乡”的城镇化大门口,如果把这部分人转换成城镇户口,即使工资没有提高,都能提升27%的消费。还有专家测算,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加快升级,预计每年可新增2万亿元左右消费需求。和拉动消费相比,中国农民身上所蕴藏的无比丰厚、源远流长的首创精神,更加令人赞叹。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广大农民还将贡献出更多智慧、释放出更大的创造动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历史阶段,三农发展前景广阔,潜力无限。我们必须牢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畅通工农城乡循环,积极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纵深。如此,我们的现代化之路才能走得又稳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