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

时间:2023-04-13 15:40:23

 曾经,体育和教育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看似一体,实则背对背。今天,由于体育和教育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体育竞技和文化学习上找到了平衡点。

  体教融合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当下还存在哪些痛点?4月9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指导,人民网和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体教融合大会在重庆举行。来自教育界、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就体教融合相关话题深入交流探讨。

  体教融合,塑造体育人格

  学校体育拥有优厚的教育资源,竞技体育所需的场地、设施、器材、装备、资金等相对集中在学校,体育实践资源、课程资源、体育课程在学校,体育政策制度贯彻落实也在学校,加之青少年学生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生活,因而,青少年体育发展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表示:“青少年体育的主体和重点是学校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是面向青少年的体育,人员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体教融合理念指引下的学校体育具有基础性地位。我们加强青少年体育,就要加强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有效结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体教融合是培育后备人才的需要,也是塑造青少年人格的需要。“体教融合的意义不仅是培养几个运动员,更是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奠基。”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秉枢说,体育奠德育之基,以体育之魂收获学生的坚忍勇敢。奠智慧之基,奠美育之基,奠劳动教育之基,收获强健的体格,这就是五育融合体育的作用。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行为,塑造体育品格。

  谈到体育对个人的塑造,速度滑冰冬奥冠军、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感触颇深:“2014年,当我获得冠军后,我学会了如何从领奖台‘走下来’,一切从零开始。当我受伤时,我要学会怎样去面对失败。23年的运动生涯让我学会的不是那一场胜利,而是无数次失败。这是体育生涯给我最大的收获。”

  体教融合,丰富竞技选材

  体教融合之下,从各地校园里渐渐走出了全国冠军、亚洲冠军、奥运冠军。这让大家意识到,未来,是不是会有更多冠军运动员可以从高等教育体系中产生。

  “近日,在重庆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的牵头下,法国足球职业联盟中国区负责人走访重庆七中,这是法国足球职业联盟首次走进中国的校园,他们希望在重庆这片土地上发现更多足球苗子。”重庆七中校长欧权表示,作为重庆足球传统强校,未来该校在高水平合作的基础上,将会给重庆足球、中国足球输送更高水平的后备力量。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姚蕾表示,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的竞技人才。体教融合让竞技体育运动员培养从独立培养走向多种途径,给竞技体育带来了更大发展。体教融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主要是解决青少年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相协调的问题。体教融合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体育要与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相结合;二是竞技人才培养要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胡凯在肯定体教融合丰富选材的同时,也提醒道:“在高等教育体系里培养所有高等级运动员是不可能的。未来,国家能不能从战略层面上分析所有项目,哪些项目可以放在高校走高等教育培养路线,哪些项目适合放在职业教育里面,哪些项目还是要回到传统的国家队培养,这是体教融合需要关注的重点。”

  体教融合,就业更加宽广

  随着体教融合深入,更多人把体育作为爱好,体育运动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随着各地体教融合推进的多样化,一道新的难题摆在家长面前:既希望孩子继续练体育,又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进入更好的高等学府,两者如何兼顾?

  北京外国语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李全生表示,从学习上来讲,如果有完整的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体育特长生是能够做到不影响学习的。

  胡凯认为,从目前来看,解决这个矛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体系的建立。“家长要判断孩子在这样的规则里,走专业化道路跟高考相比哪个更合适,包括孩子的天赋、学习水平以及投入时间。判断好之后,选择走哪条路是家庭的问题。但对于国家相关部门而言,要先把这条路建好铺平。”

  在张虹看来,与其说是学生多了一道选择题,不如说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我作为大学老师开始教书后意识到,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可能更需要的是就业、择业,是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张虹说,体教融合让更多人意识到,体育也是一种就业方式,体育不只有竞技体育一个出口。“大会组织、体育管理、媒体转播、体育经济等方面,都是体育领域的就业方式。体育可以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