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01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68/R
邮发代号: 2-3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126
- 国内刊号:11-446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质量期刊奖”
- 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及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亿并逐年增加的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内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心全意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服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126,邮发代号:2-379)。现为月刊,大16开本,72页,用铜板纸印刷,图文并茂。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04年获得全军医学期刊“优秀学术质量奖”。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检验与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有关预防、康复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荟萃、继续教育园地、保健与康复、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论著摘要、读者·作者·编者等。 读者对象为从事老年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
1 征稿范围 本刊欢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专题笔谈、讲座、综述、学术动态、病例报告、短篇报道等栏目的稿件。述评、专家论坛、专题会议纪要等栏目的稿件主要为约稿。
2 对稿件的要求 本刊系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专业学术杂志,临床研究对象应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基础研究应突出衰老研究或老年人特点,实验设计应设非老年对照组。
2.1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 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人体试验的伦理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2.2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章首页左下方,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843)”,并须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
2.3 题名 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2.4 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顺序排列,顺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作者单位名称(具体到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并注明通信作者姓名及E-mail地址。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和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该刊发表的函件。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者成员的单位及姓名。
2.5 摘要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接符号)、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左右实词。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
2.6 关键词 论著、综述、继续教育等栏目中需标引2~5个关键词。各词汇之间用分号“;”分隔。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
2.7 统计学方法 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有关规定书写,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排印。
2.8 名词术语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
2.9 缩略语 题名不使用缩略语,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隔(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2.10 图表 请将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表格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及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与宽的比例以5:7为宜。若为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图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表)的书面材料。
2.11 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如ng/kg/min应写为ng/(kg·min)的形式。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单位(如:人、台、次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成的单位,如:心率75/min,3次/d。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凡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厘米水柱(cm 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 Hg或cm H2O与kPa的换算系数(1 mm Hg=0.133 kPa,1 cm H2O=0.098 kPa)。
2.12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5位数字时,每3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应写成5%~95%、(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mm×2 mm×3 mm。
2.13 参考文献 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排列于文后。有DOI编码的文章必须著录DOI,列于该条文献末尾。所引用文献(包括格式和文内所表达的原意)务必与原文核对无误。举例:
期刊:[序号]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
[1] 曾静,何耀,刘淼,等.社区老年人血脂异常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8(10):1026-1029. DOI:10.3969/j.issn.1009-0126.2016.10.006.
[2] Gruneir A,Griffith LE,Fisher K,et al.Increasing comorbidity and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in older adults with prior stroke[J].Neurology,2016,87(20):2091-2098.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3329.
专著:[序号] 编著者.书名.版次(第1版不列出).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 刘梅林.老年心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4] Halter JB.Hazzards geriatric medicine and gerontology[M].7th ed.New York:McGraw-Hill Medical,2017.
专著析出的文献:[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篇)名//原文献的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5] 陈灏珠.冠心病//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2-273.
[6] Colman RW,Clowes AW,George JN,et al.Overview of hemostasis//Colman RW,Hirsh J,Marder VJ,et al.Hemostasis and thrombosis:basic principles and clinical practice[M].4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1.3-1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发文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
人参皂甙Rg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对D-半乳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衰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SD大鼠胸主动脉中层,分离并原代培养VSMC,选取3~6代VSMC,通过D-半乳糖共孵育的方法诱导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透射电镜鉴定衰老VSMC;VSMC随机分成对照组、D-半乳糖组、Rg3高浓度组、Rg3低浓度组,Westernblot方法检测p1......
作者:鄢梦竹;李书国 刊期: 2015- 10
-
二氯化钴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环境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生物轴对脑保护作用及二氯化钴预处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68只,随机分为干预组84只,模型组84只.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6、24h、3、5、7、14d6个时间点.采用改良Longa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法观察2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脑缺血后再灌注各个时间......
作者:穆珊珊;石秋艳;张春阳;孙原;刘春景;陈力 刊期: 2016- 02
-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清微小RNA-222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清微小RNA-222(miR-22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老年科住院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00例,其中单瓣膜病变组48例,多瓣膜病变组52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miR-222和IL-6水平.直线相关性分析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清miR-2......
作者:周华兰;林森;胡有东;李霞;李侠 刊期: 2017- 09
-
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力衰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医疗课题之一.......
作者:金鹏;金丽娟;李学奇 刊期: 2007- 10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共病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疾病累计评分量表(CIRS)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共病状态程度与生活质量,探讨共病状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134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卧床组73例和非卧床组61例,分别应用CIRS和EQ-SD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老年心房颤动患者CIRS总分为(14.62±4.33)分,严重指数为1.03±0.31,共病指数为4.52±1.37,EQ-5D......
作者:诸葛毅;俎德玲 刊期: 2016- 02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23例,其中13例窦性心律患者及4例房颤患者(房颤CRT患者)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另6例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患者)继续服用抗心衰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6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定各房室腔内径大小、LVEF、二尖瓣反流以及速度向量成像超声评......
作者:张晔;国建萍;单兆亮;郭红阳;官媛;王玉堂 刊期: 2009- 04
-
急性脑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变化及灯盏细辛药物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规律及灯盏细辛干扰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灯盏细辛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5、14天测定血清MMP-9的水平,并进行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发病24h内MMP-9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
作者:曹春玲;魏汝云;侯霖;黄甫秋霞;魏娜 刊期: 2009- 08
-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动物实验发现,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动物脑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称为脑缺血冉灌注损伤.TNF-α是较早释放的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重要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缺血冉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1].......
作者:吴丽娥;陈金;和姬苓;孙刚;闫春华;耿红;郭霞;乌兰;贾璐 刊期: 2009- 02
-
肠黏膜屏障与常见老年慢性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肠道作为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其屏障功能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整个机体的稳态.近年来广受学者关注的肠黏膜屏障与多种慢性病的联系则是屏障功能与机体稳态的直接表现.肠道菌群构成与年龄有关,婴儿肠道菌群个体差异较大,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等均可能影响初始化肠道菌群结构,约1岁以后肠道菌群逐渐达到稳态[1].随着机体的老化,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检出率下降,而肠球菌、肠杆菌等数量增加[2].现就肠......
作者:刘佳;胡松;毛拥军 刊期: 2017- 08
-
几种常见植物多酚抗血管内皮损伤后再狭窄作用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1977年世界上首例PTCA以来,PCI已成为目前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PTCA后6个月内再狭窄(RS)发生率高达30%~50%,有糖尿病等合并症者则更高,严重影响了远期疗效.......
作者:黄宝丰;王伟 刊期: 2008- 07
动态资讯More >
- 1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2 不同年龄段患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对比
-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糖的影响
- 4 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特征的分析
- 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阻塞病变的经皮介入治疗进展
- 6 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的临床研究
- 7 重复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筛查
- 8 混合性胶质瘤合并脑膜瘤伴椎管内转移一例
- 9 曲美他嗪对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肌氧化相关基因的影响
- 10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观察
- 11 老年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发生上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 1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 13 非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 14 扩散张量成像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价值
- 15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即刻效果
- 16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17 加强重视无症状性脑血管病
- 18 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关系的初步研究
- 19 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 20 血压不同控制水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